滴水湖畔集聚 新兴金融澎湃

发布日期:2024-03-25 13:00    点击次数:183

  滴水湖畔,澎湃着新兴金融兴起之潮声。

  “如初升红日,生机勃勃”。12月8日,在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上,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如此形容滴水湖畔的新兴金融事业。

  新兴金融之“新”,内涵是如此多重:“新制度” “新成效” “新产品”“新人才”……陈金山表示,自2022首届滴水湖金融大会召开的一年来,临港新片区新兴金融机构加快聚集,高水平金融开放平台加速落地,新兴金融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兴金融人才纷至沓来,新兴金融创新制度不断形成。

  落脚则在于“兴”。“‘兴’是蓬勃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说。

  “中国的滴水湖、世界的金融湾”——当前,滴水湖金融湾作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正被外界寄予厚望。“力争到2025年将滴水湖金融湾打造为新兴金融集聚新高地。”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表示。

  “新”之内涵丰富:

  市场拥抱全面升级的新机遇

  各式各样的“新”,在这场围绕新兴金融的嘉年华上,交融、碰撞。

  新兴金融之“新”,首先是“新制度”——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城一带一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为金融开放拓展“新制度”。

  新兴金融之“新”,还在于“新成效”——这里坚持着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依托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基础,科技创新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持续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上取得“新成效”。

  新兴金融之“新”,也在于“新产品”——顺应数字赋能转型的发展趋势,临港新片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数字与金融深度融合,还将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催生“新产品”。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科技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的首篇文章,科技创新、科技引领是我国下一步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不仅关乎现在,更关乎未来。

  “新”还有多重内涵。吴晓求说,“新”是新科技、新业态和新功能,相对于传统金融单一功能而言,其功能较为多元,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同时,它的业态也呈现多样性。

  而纵观全球,本土之“新”与世界之“新”也在碰撞。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处在十字路口,全球化面临新格局,这为中国、为临港新片区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绿色、科技是市场共识的“新”机遇。“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正面临新机遇。”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表示,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为金融数字化转型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诚信绿金国际总裁王谦认为,中国与全球跨境金融的合作仍将在促进绿色发展、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提升环保投资吸引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深化合作、提升标准和规范,中国将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绿色科技、金融科技未来还有很多的可能性。现在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中国这方面的发展势头很好。”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Erik Berglof)表示,他乐于见到这样的趋势。

  “兴”之活力澎湃:

  为经济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新兴金融之“兴”,正为当下的经济,注入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目标。发展新兴金融,是临港新片区的愿景,也是临港新片区参与金融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而以“新兴金融助推中国金融强国的新战略、新模式、新路径”为主题,本届大会群贤齐聚、要素荟萃,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临港新片区发展,以及金融强国建设建言献策。

  陈金山表示,临港始终致力于将新兴金融作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领域来加快推进、全力推进。在金融强国战略背景下,探索践行新兴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临港的重要使命、重要责任和重要担当。

  袁国华表示,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临港新片区的战略定位,临港新片区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人才金融、数字金融、跨境金融、离岸金融、航运金融等形成“5+3”八大方面的新兴金融行动。

  对于临港新片区而言,最大的使命是开放,最大的优势是制度创新。新兴金融将如何助推中国金融强国的新战略、新模式、新路径?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临港新片区建设新兴金融中心应当突出制度型开放和“守正创新”特色。

  制度型开放方面,周延礼介绍,要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制度环境和组织机制。临港新片区建设新兴金融中心,应当将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作为主攻方向,对标全球主要再保险中心城市,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突出特点,加强营商环境、组织机制、监管制度、基础设施等供给,将其作为吸引境内外金融技术、人才、机构等要素集聚和发展的“触发条件”和“宣传名片”,加快消除各类制约、阻碍金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以此塑造与其他金融中心城市错位发展、合作互补的独特优势。

  高水平开放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应做好相应的政策安排。”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张礼卿表示,金融开放和改革相辅相成,高水平金融开放必须有不断深化的市场化经济改革、不断完善的法制环境保驾护航。同时,要确保宏观经济政策正确有效,充分发挥其逆周期作用,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这是金融开放条件下防止和应对外部冲击的关键所在。

  新兴金融发展大潮已至——如今,滴水湖金融湾作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已初具未来新兴金融中心雏形。

  滴水聚,大潮起。与会嘉宾激荡出的思想火花,将持续擦亮“中国的滴水湖、世界的金融湾”品牌,也将助推临港新片区这座开放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在建设金融强国的新征程上,迸发出新的活力,将其开放成果外溢至更广阔的土壤。